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场读物因为明显的畅销成功学风格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在书籍内容方面,虽然以金融经管领域为主,但也覆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出版物。相同点是这些图书在内容编排、标题设计方面,都突显了步骤清晰,#可执行性 高,以及一种“跟着做就行”的工具书风格。

类似的 内容结构 与标题设计也逐渐被自媒体所掌握,在推荐算法的帮助下,借由受众的浏览关注行为,以及“收藏标记等于读过”的心态,被推送到所有人眼前的屏幕上。比如可能你在哪里都看到过的类似标题《10个不读拍红大腿的投资技巧》《8大成交流程让客户先花钱后消费》《人性6大需求帮助我提升客户黏性》《6大策略成功激活成活用户》《裂变客户就用这10种方法》。

这类“数字+行为或效果”的标题背后的文本,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相同核心原则在不同领域下的重复演绎,由不同作者揉碎打包并参杂自身经验,形成总结性的、直观的 二手信息 ,吸引着习惯通过提纲结构吸收信息的人。

这让我想起某部香港影片总,老板批评下属写的 Powerpoint,No point,no power。彼时我将其看作是制作PPT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核心技巧。结合今天的话题,发现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是存在相同之处的。即短时间内,通过描述结论来吸引决策者的 注意力 。

无论是机场里行路匆匆的商务人士,还是不断划动屏幕的上网用户,或是这个例子中的老板,内容供求关系上的双方都在相互摸索中强化了这类内容所展现出来的样子。如果是在相对封闭的雇佣语境内搞一搞还好,扩散到大众视野就会出现开头所述的”机场读物“类似的例子。

借助有迹可循的步骤(Point),强势抢占(Power)目标受众心智,从内容本身看是否具备可承诺的实践价值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如果能轻松跨越,大风吹落广告牌砸到10个人,就有8个成功人士,2个即将成功的人士。但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类内容也不会缺少接踵而至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