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一件平庸无奇的事成为奇遇,必须也只需讲述它。人们会上当的。 — Jean-Paul Satre

和往年一样,今年也接触了不少有意思的产品。 其中有新有旧,共同点是都留下一些印象。 有的甚至忍不住花了点钱来用得更爽。

根据以下标准大致分出三类:

  • must,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服务
  • input,持续不断地学习与知识摄入
  • maybe,有兴趣可能会继续尝试

最后是些有点意思但没归类的产品。


must

Figma 非常棒的设计工具,丰富且不断迭代的插件,神奇的自动布局,趁手的组件系统,和其他说不完的优点。下半年将工作流程中略显沉重的 Axure 替换为 Figma 是我今年效率最高的决策之一。虽然免费版本已足够强大,但 Figma 团队对用户的痛点拿捏准确,服务拆分与定价策略设计得很巧妙,让上手了的用户总有隐隐的付费冲动。

Notion Notion 去年底解除了免费用户的内容数量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可用性,今年我也在更多场景和流程中开始嵌入 Notion 来帮助完成工作及个人事务,并借助社区分享的模板和代码探索了挺多有趣的用法。

Endel Endel 提供了「专注」「睡眠」「学习」「放松」「运动」等预设音景,同时也会使用天气、用户心率、步行速度等因素,通过算法实时调整音乐。我不太清楚其个中原理,但从「专注」和「睡眠」这两个使用频繁的音景中,我确实获得了平和与愉悦。

input

Medium 上年订阅在十月份到期后,本打算不再付费,但终因忍受不了受限的阅读体验,还是选择继续成为 Medium 会员。在互联网领域的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方面,Medium 拥有太多优质内容,更新后的首页时间线算法,也不断地帮助用户塑造连续的沉浸阅读体验。

DataCamp 十月份启动谷歌数据分析课程后,根据课程大纲里对 R 语言的前置要求,我开始在 Data Camp 再次接触 R 语言(这个“再次”的相关故事很长,可能以后另外叙述)。对于希望初步了解数据分析、数据科学的朋友,我认为 DataCamp 所搭建的学习路径非常有用。

Duolingo 学习语言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Duolingo 将语言学习变成反馈及时、趣味十足的一种体验,令人同时收获乐趣与知识。从趣味性来看,无论是老牌的罗塞塔,还是 Memrise 或者 Bable ,做得都差些意思。

maybe

Web3 下半年 Web3 突然很火,在了解到现在大家都在聊的 Web3,跟十年前同样热闹的 Web 2.0 不在同个排序里时,我从中感受到了新词的重要性。但类似 Web3 这样将自己作为终点与终局性来描述的概念,我总有些天然的抵触。不过该了解的还是需要花时间看看,有人淘金,也需要有人卖水。

Obsidian 相对于常见的层级结构,卡片式笔记法和双向链接的笔记理念很吸引我,因为名气斐然的 Roam Research 超出预期的贵( 500/5yr),于是我找到了看上去同样出色的 Obsidian(支持了$25),这里存在可预见的效率,但实在腾不出时间研究,所以我还没有将笔记系统完全迁移过来,希望明年可以有契机真正地用上。

blender 上半年突发奇想跟着 YT 上某个频道教程做了个3D甜甜圈,我以为自己会继续学下去,但后来没继续折腾。看上去界面设计中的3D元素与动效还会火一阵子,应该会抽空再仔细看看。使用工具从无到有硬是渲染出一个物体或场景的感觉令人愉悦。

others

flomo,通过标签组织的轻量笔记,用来摘录看到的只言片语。我很喜欢它的漫步功能,虽然在付费墙后面,但确实是一项值得付费的功能。

ludwig.guru,最近发现的英文全句搜索工具,可以从高可信度来源查看英文表达是否常见,也可以对比不同用词的频率。如何你也像我一样需要不时提交英文文稿,这个工具和 Grammarly 都可以加入收藏夹。

DeepL,一款给我很多帮助的自然语言翻译工具,翻译结果令人满意。除了出色的翻译结果,免费用户的单次 5000 字翻译上限也让我对英文长度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miro,一个在线协作平台,从预设模板和社区模板中学习了不少图表绘制和应用方法,结构化的图表所能够反馈的内容大大高于文本。从中也得到一些改善沟通的思路。

R,今年系统地了解了数据分析的工作流程,对获取、清理、分析与展示等步骤实操了一轮,破除了一些迷思,也培育了很多兴趣。虽然对 A/B test 所涉及的统计原理还是不甚了解,但 ggplot2 真是太有意思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