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记录“产品奇遇”的第四年(2023, 2022, 2021),种种缘故今年的提纲早早写完了,但一直没提起兴致写具体的内容,差点拖沓到明年了!赶在正月还没过完赶紧来上几段。
回响
- 去年说要把双拼用起来,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篇也是双拼敲打的 🙋🏼
- Spline 完全没学,因为今年也没怎么动手做设计,可能手都有点生了,有必要抓一抓
- 小宇宙,听得更多了,遛狗 & 骑车锻炼必备
- Raycast,用很多,今年还在正文里。
Macbook Air M1 16G
因工作缘故去年大半年时间都在四处走动,综合各种考虑买了台苹果本。足够轻便和十来个小时的续航让这台机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解决了不少问题,唯一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如果晚买半年还能再便宜点,但早买早享受也是真的。
苹果今年开始给所有笔记本内存都换成了16GB 起,平息了持续多年的 8GB 够不够用的争论。从我对苹果的了解来看,起步内存肯定是不够用的,有更换苹果本计划的朋友,建议预算留出1500去加购内存。
Raycast
将 macOS 作为主力系统后,我也开始更多地使用 Raycast。我认为 Raycast 的优势在于使用了系统中原有“聚焦”功能的交互,同时结合快捷键、接口等能力,将分散在不同 App 或系统设置里的功能都简化为了符合直觉的抽象调用。
再也没有跨越多个 App 调用数据的割裂感,也没有掌握新 App 的学习曲线,一个对话框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听起来和如今火热的 AI Chatbots / Agents 有些相似的地方?我认为 Raycast 团队绝对是早两步悟到了这其中的发展趋势。
Setapp
Setapp 覆盖了诸如“Mac系统必备应用”等文章里提到的大部分应用, 在订阅制规则下,用户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大量有口皆碑的应用,以及许多新鲜的、希望通过 Setapp 渠道接触用户的新产品。按月订阅的方式对于帮助用户判断某款应用是否有必要购买单独授权的版本也很有作用。
Reader by Readwise
去年还是使用 Reader by Readwise 的一年,竞品走马灯似地浮沉,唯有 Reader 坚挺地活着并且能力日趋丰富。如今习惯地使用 Reader 作为信息中转枢纽,收集、标记、打标、转发,能够将不同媒介信息平等地推向 Reader 并秩序地执行分类、标签、信息处理等工作。
其他类似产品活在某些层面做得更好,但我认为都没有 Reader 做得均衡。最近 Readwise 还推出了基于内容标记的 AI 产品 Readwise Chat,从过往标记内容中获取新的见解也是一种挺妙的体验。
Voicenotes
去年有几款 AI 转录语音应用先后流行,我最喜欢的是 Voicenotes,足够简单、转录正确率高,更重要的是不算离谱的定价。同期也有些做得不错的转录应用,但价格和付费周期都不太令人有付费的冲动。
Voicenotes 在去年下半年声量小了些,国内也有像 Get笔记 这样产品本身做得不错,还有成熟社区(得到)支持的好产品,但我总是不自觉地点开 Voicenotes 录点什么,不知今年会有什么变化没。
Google AI Kitchen
Google 虽然总被嘲笑在 AI 风潮中被其他对手,特别是 OpenAI 高出一头,但我发现 Google 底子在那里,实际在基础模型、科研和消费者应用等多个方面在默默地积攒实力。
去年中跑出来 NotebookLM 这款大热产品后,我在 Google AI Kitchen 发现了大量值得研究一番的应用,比如像 Learn About 和 Whisk 分别在辅助学习和图像生成方面带来新鲜感的产品,也有 VideoFX、ImageFX、MusicFX 这样在交互上有新尝试的探索。
明年一定
今年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一些 AI 产品不是已经用得习惯了像是没什么可说的老朋友,就是有点特色但还没有到值得说几句的程度。希望今年能有更多的发现。
Midjourney,去年有许多新的图像生成产品冒尖,感觉 Midjourney 没什么消息了。但接近年底时,MJ 陆续推出了 Profiles 和 Moodbaord 能力,支持用户上传图片创建自己的风格,这就极大地拓展了 Midjourney 的可定制性,期待下一步开放 API 来进一步强化产品能力并丰富生态。
AI Agents,今年还计划认真了解 Agents 相关知识,不局限于 Coding,还有 AI 能力的边界与想象空间。
音乐,去年底密集地用了几天 Suno 后,我开始对掌握音乐这门语言产生了浓烈兴趣,现在每天有一些固定时间在学习各种相关知识,或许年底能有些新鲜的东西写到明年的奇遇里吧。
(完)